【两会提案】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心理学有机融合的探索与研究的提案
阳春三月
2022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
在京如期召开
在这盛满期待的季节
全国政协委员、启明星辰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严望佳
带来的第一份提案是什么呢?
请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提案一: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心理学有机融合的探索与研究的提案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心理学有机融合的探索与研究,既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又是发展具有当代中国心理学、服务亿万人民美好生活的有益探索。
问题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在心理学这个领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看,探索与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心理学有机融合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从理论上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非常深厚的“心”学根基,几千年来产生了孔子、孟子、庄子、慧能、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心学”大师和优秀教育家,在安顿中国人身心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教育体系传入中国,中国的“心学”传统逐渐丢失,现在中国人学习、应用的心理学都是西方心理学,是基于西方哲学思想的、西方话语体系下的心理学。高校心理学专业和社会工作专业,没有设置任何一门涉及中华传统文化的课程。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心理学迫在眉睫。
从实践上看,当代社会有心理疾病、心理问题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青少年,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大学生由22.7%有抑郁倾向,其中4.2%有抑郁高风险。2020年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7.2%,高出2009年(16.8%)0.4个百分点。2020重度抑郁为7.4%,与2009年保持一致。虽然一般高校和中小学都配备了专兼的心理咨询师、心理辅导师,但是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疏导和解决的效果并不理想,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报告,青少年群体中,肯定会通过专业心理求助的比率仅占30.8%,肯定不会去通过心理求助的占16.1%。大学生使用心理咨询服务的比例只占21.4%,78.6%的学生没有使用过心理咨询服务。这一方面和心理咨询师、心理辅导师的素质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用西方心理学或者用单一的心理学的办法,解决当代中国人的心理问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迫切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心学”智慧,使心理学更符合当代人的特点和心理需要,更好地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
工作建议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解决中国人遇到的现实问题,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心理学有机融合的探索与研究,具体方案如下:
(一)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心理学有机融合项目研究。
理论研究是实践工作的先导,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到心理学中,解决现实问题,首先要开展扎实的理论研究。建议由教育部牵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高校及书院等民间机构配合,设立国家重大科研专项,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心理学有机融合研究,探索构建以中华思想为内核的中国特色心理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项目包括中国心理学学科建设框架研究、知识体系研究、应用方法研究等子项目。
(二)搭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心理学学术交流平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心理学的融合,除了开展专业的学术研究外,还需要有一个高层级的交流平台。目前,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中国文化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后现代心理学高峰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取得了一些高质量的成果。建议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在这个论坛的基础上,坚持优势互补多方合作,进一步提高论坛的规格、扩大论坛的规模、丰富论坛的内容,把论坛打造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心理学交流互鉴的一流国际论坛。
(三)对心理咨询等相关从业人员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
心理咨询、仲裁调解、思想教育、社会工作、伤病护理、老人陪护等从业人员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能力,直接影响到其工作的效果,在西方教育体系下成长起来的这些领域的工作人员往往过于强调科学技术、法治思想、契约精神,缺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缺乏人文关怀和“人情味”,一定程度影响受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建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牵头,组织高校、民间书院等机构分阶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当前从事心理咨询和社会工作的从业人员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使他们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常识、掌握蕴含其中的主要思想和精神实质,用与中华古今圣贤同理的“中国心”,讲“中国话”,解决中国当下的社会现实问题,致力于服务平安中国、健康中国、幸福中国的建设。
(四)推动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纳入高校心理学、和社会工作专业必修课程。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对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出了整体部署,通过与道德法治、语文和历史等学科相结合的方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小学、初中、高中课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目前高校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等专业,所有的必修课程几乎都是西方各个流派的心理学或社会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是一个空白。建议教育部牵头,研究适合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等专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识课程,并通过指导意见的形式,推动各高校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纳入这些专业必修课程。
文化的优秀
国家的强大
人民的力量
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
明天将继续为您带来“两会”提案
敬请期待~
•
END
•